“第一口奶”被曝已两周 多美滋称仍无调查结果
“第一口奶”被曝已两周 多美滋称仍无调查结果 时间:2025-04-05 09:22:03
在能源结构调整上,改造、淘汰粮食烘干设备燃煤设施26套,完成省内首台大蒸吨燃气锅炉气改电。
(通讯员:王诺、郭钊敏、贾世仁)相关链接:措施五中强化执法检查服务,八种轻微环境违法行为情形市生态环境局在措施五中,明确对8种轻微环境违法行为可实行预先提醒、主动指导、及时纠正等措施,最大限度减少对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影响,并对企业所需申领材料、办理流程、办理单位及联系电话等事项一并予以明确公开。随着疫情防控工作进入关键阶段,青岛市企业相继复工复产,近日,青岛市生态环境局全面落实省、市疫情防控相关部署要求,研究制定了关于做好企业复工复产环保管理措施,本着疫情防控期间防疫、环保两手抓的原则,进一步优化服务,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复工复产企业各项环保工作落实到位,确保环境安全。
内控不忽视市生态环境局要求执法人员做到外出做好防护、返回及时消毒。加强办公楼进出通道管理,安排专人进行值守。组织建立医疗废物转运收集体系,按照医疗废物收集时限要求进行收集,确保医疗废物得到及时收运。(8)其他违法行为轻微并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市生态环境局还制定了便于操作的《依申请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办理指南》,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服务电话,解答疑问、提供网上办理指导。
(5)未密闭易产生扬尘的物料,或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治扬尘污染,首次发现,未造成明显环境污染后果,经责令限期改正后及时完成整改的。具体来看:加强主动服务保障市生态环境局要求全系统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企业复工复产的重要性紧迫性,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各项防控要求。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7.3%,同比上升11.6个百分点。
拉萨、海口、惠州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93.7%,同比上升22.5个百分点。1-2月,全国33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8.3%,同比上升7.4个百分点。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80.5%,同比上升17.0个百分点。
汾渭平原11个城市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65.2%,同比上升38.6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9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5.7%。
海口、拉萨、丽水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好。分区域看,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6%,同比上升34.4个百分点。1-2月,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43.8%,同比上升16.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5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4.2%。
PM2.5浓度为5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3.1%。分城市看,2月,168个重点城市中运城、太原、包头市等城市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生态环境部还表示,未来三天(3月25-27日),扩散条件总体较好,我国大部地区空气质量优良,局地轻度污染,华北中部可能出现中度污染,受沙尘影响西北局地可能出现中度及以上污染。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3月24日消息,2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26城市平均优良天数比例为70.6%,同比上升34.4个百分点。
111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同比增加28个。PM2.5浓度为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18.9%
同时,山西将溯源查清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标识排污口和排放主体位置关系,对保留的每一个入河排污口实施台账式管理,登记建档,建立地表水断面排污口污染源清单化链条化管理,推动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山西将坚持做到一口一策,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封堵非法排污口。
此前,山西已完成对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率达97.6%,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山西各县(市、区)将逐一对本地区每条河流开展实地排查,标识标明每条河流排污口数量、位置、类型和排污情况等信息。记者日前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山西启动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行动,力争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年底前完成全省其它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同时,山西将溯源查清入河排污口责任主体,标识排污口和排放主体位置关系,对保留的每一个入河排污口实施台账式管理,登记建档,建立地表水断面排污口污染源清单化链条化管理,推动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入河排污口监管体系。山西将坚持做到一口一策,严厉打击违法排污行为,坚决封堵非法排污口。山西各县(市、区)将逐一对本地区每条河流开展实地排查,标识标明每条河流排污口数量、位置、类型和排污情况等信息。
此前,山西已完成对汾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完成率达97.6%,汾河流域13个国考断面全部退出劣Ⅴ类。记者日前从山西省生态环境厅获悉:山西启动全面排查整治入河排污口行动,力争在今年7月底前完成黄河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年底前完成全省其它流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
丁晓阳表示,排污许可制度还将与环评制度衔接、与总量控制制度融合,最终形成环评管准入、许可管排污、执法管落实的环境管理新局面。省生态环境厅环评与排放管理处处长丁晓阳说,依法实行排污许可管理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改革和完善固定污染源管理制度的中心工作。
排污许可证将是每个排污单位必须持有的身份证,是企事业单位生产运行期排污行为的唯一行政许可。今年河南省要实现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全覆盖,发证登记工作已全面启动。
登记管理类的排污单位在填报登记表后,系统自动即时生成登记编号和回执。根据安排,今年年初,省生态环境厅印发了公告和通知,全面部署做好今年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和发证登记工作。9月30日前,要基本完成全部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发证和登记工作。具有核发权限的生态环境部门按照规定和要求,在互联网平台上对实行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类的排污单位申请材料进行审查,核发全国统一编码的排污许可证。
实行排污许可制度,将为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带来积极变化。这项工作涉及面大,初步排查,河南涉及的排污单位就有15万家以上。
3月19日,记者从省生态环境厅获悉,根据全面建立排污许可制度的要求,纳入《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分类管理名录(2019年版)》的所有行业排污单位应于规定时限内,在全国排污许可证管理信息平台上填报排污许可证申请表或排污登记表。4月30日前,我省要完成33个行业的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清理整顿工作。
为做好这项工作,全省生态环境系统将在服务上多做文章,必要时采取一对一点对点等方式做好帮扶指导,全天候做好答疑和技术支持工作。根据国务院印发的实施方案,我国将建立以排污许可制度为核心的固定污染源环境管理制度,对固定污染源实施一证式管理,2020年实现全覆盖,实现核发一个行业、清理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达标一个行业,这将为改善环境质量和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随着河南省全面推进复工复产,生态环境部门将持续加强大气、水、土壤等环境质量监测,为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改善环境质量提供坚强技术支撑。生态环境部门统一调度河南省应急处置资源,划分4个梯队战疫:第一梯队为各地已投产的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第二梯队为各地已建成的备用医疗废物处置中心,第三梯队为移动式医疗废物处置设施,第四梯队为水泥窑协同处置企业。河南省城市空气、地表水环境质量以及饮用水水源地水质安全均未受到疫情影响。监测显示,2月,河南省17个省辖市及济源示范区环境空气PM10、PM2.5月均浓度分别为77微克/立方米、62微克/立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8.7%、48.8%。
在工作流程上做好减法,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批流程,与疫情相关的145个项目环评管理采取豁免、缓办、补办等方式简化手续。据统计,1月20日-3月17日,河南省27个医疗废物集中处置中心累计收集、处置医疗废物8333.3吨。
为支持企业加快复工复产,河南省生态环境厅出台了八项举措。目前,仅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中的部分设施就已经满足河南省医疗废物处置工作需要。
其中,涉疫情医疗废物746.7吨。目前,河南省医疗废物日均处置量为158吨左右,运行负荷率不超过45%。